严蕊《如梦令》原文及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8 16:19:21

严蕊《如梦令》原文及赏析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

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对这首小令,先且不谈背景,直单微欣赏之,别有逸趣。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发端二句飘然而至,虽明白如话,但决非一览无味,须细加玩味。词人连用梨花、杏花比拟,可知所咏之物为花。道是梨花——却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则此花乍一看去,极易被误认为梨花,又极易被误认为杏花。仔细一看,却并非梨花,也并非杏花。因此可知此花之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红。

“白白与红红”紧承发端二句,点明此花之为红、白二色。连下两组状色的叠字,极简炼、极传神地写出繁花似锦、二色并妍的风采。一树花分二色,确非常见,此花实在别致啊!

“别是东风情味”上句才略从正面点明花色,此句词笔却又轻灵地宕开,不再从正面著笔,而从唱叹之音赞美此花之风韵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众芳之上。实在少此一笔不得。可是,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花呢?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结笔仍是空际著笔,不过,虽未直接点出花名,却已作了不管之答。“曾记。曾记”,二语甚妙,不但引起读者的注意,呼唤起读者的记忆,且暗将词境推远。“人在武陵微醉”,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渔人曾“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终于来到世外桃源。原来,此花属桃源之花,花名就是桃花。句中“醉”之一字,写出此花之为人所迷恋的感受。词境以桃花源结穴,馀味颇为深长。它可能意味着女词人的身份(宋词习以桃溪、桃源指*居处),也可能有取于桃花源凌越世俗之意。

此词所咏为红白桃花,这是桃花的一种,“桃品甚多……其花有红、紫、白、千叶、二色之殊。”(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红白桃花,就是同树花分二色的桃花。北宋邵雍有《二色桃》诗:“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城倾国艳不同。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携手嫁东风。”诗虽不及严蕊此词含蕴,但可借作为此词的一个极好注脚。

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曾记严蕊其人及此词:“天台营妓严蕊,字幼芳,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善逢迎。四方闻其名,有不远千里而登门者。唐与正守台日,酒边尝命赋红白桃花,即成《如梦令》。与正赏之双缣。”依据这段记载来体味此词,不难体会到这位女词人作这首咏物词的一番蕴意。词显然体现了作者的情感。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不正是这位色艺冠绝一时的女性自己的写照吗?而含蓄地点明此花乃属桃源之花,不正是她身陷风尘而心自高洁的象征吗?她的《卜算子》词,有“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之句,正可诠释此意。孙麟趾《词迳》云:“人之品格高者,出笔必清。”此词有清气,有新意,正是词人品格的自然流露。尤其这首咏物词中,能巧妙地借助于典故的文化意义,表现词人自己的高洁怀抱,似无寄托,而有寄托,就境界言,可以说是词中的上品。

此词绝不同于一般滞于物象的咏物词,它纯然从空际著笔,空灵荡漾,不即不离,写出红白桃花之高标逸韵,境界愈推愈高远,令人玩味无极而神为之一旺。就艺术而言,可以说是词中之逸品。

拓展阅读

1、《两宋词·谢薖·》翻译 评点

陈虚中席上作,赠李商老

人似已圆孤月。心似丁香百结。不见谪仙人,孤负梅花时节。愁绝。愁绝。江上落英雪。

注释①陈虚中:陈珹,字虚中。②李商老:李彭,字商老。善书法,诗富赡。③丁香百结:丁香花蕾密致结,古人常用来喻愁。④谪仙人:李白被贺知章呼为“谪仙人”,谢薖词中指李商老。⑤孤负:辜负。

谢薖诗词中多有唱和之作,李商老便是与其酬唱应答的友人之一。仅在陈虚中所设的宴席上,词人便有三篇作品是写给李商老的。其一为席上和李商老的咏雪之词,一为与李商老同宴的送别之作,本词写的则是别后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感伤。

这首小构思非常精致。开篇“人似已圆孤月”一句暗含怀人之旨。古人常以月的阴晴圆缺比喻人的悲欢离合,尤其是悬于中天的那满月已经成了积淀在中国传统化中的团圆意象,故而忧伤的诗人也常以月的圆满来反衬人的孤单。本词中,词人没有望月怀人,而是把自己比喻成一轮圆月。词人取圆月的意象自然是借月点出怀人的主旨,但重点放在了“孤”字上。天上之月本来就仅此一轮,没有是否孤单的说法,词人以一己之情来度物,月的孤单实则是自己内心孤独的感受,表达得较为含蓄委婉。

“心似丁香百结”一句紧承上,同样以比喻的方式抒发内心的忧愁,比起前句来较为直接。丁香花蕾丛生结,恰似**人墨客惜春的愁情萦结心头,故而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李商隐《代赠》)的诗句,“丁香”这一意象也恰标签一般,成了愁思的代名词。词人此处以丁香喻愁,增加了这首小词的化内蕴。

在前两句的铺垫下词人直接点出所怀之人便是李商老。通过“谪仙人”三字,我们便可以想见他的风神远韵,气度不凡。想他与词人交游,定然有过把酒言欢,共清风明月的美好时光。但今,昔人不在,不能与知已携手同游,纵然有梅花傲放的良辰美景,又何来心乐事! “孤负”一句恰其分地写出了词人心中的遗憾和伤感。在此基础上,连着两个“愁绝”,更是把怀念友人的感伤惆怅推向极致。然而,在感情抒发达到这样一定程度的时候,词人又通过景物描写巧妙地把这喷薄而出的情感化成涓涓细流。“江上落英雪”,把梅花凋落时的无奈忧伤与作者托付于喻体“雪”的清冷感受融合为一体,以此来渲染怀人的幽凄氛围,留给人无穷的余味。

这首小的成功之处在于一个“巧”字。巧在词中感情表达从含蓄到逐渐鲜明,从臻至峰顶到余音袅袅。作者才力之深、结撰之精、构境之美都体现在这一张一弛、收放自中。(张艳秋)

丁香图【清】钱载

上海博物馆藏

链接七夕“曝衣”。七夕节除妇女们在夜晚进行乞巧的传统活动外,还有“登楼曝衣”的习俗。唐朝沈佺期有《七夕曝衣篇》描绘了宫中曝衣的场景。而在《世说新语》里还记载了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

2、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译

此词是记游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3、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译

有时候,一件细小的、但饶有兴味的往事,会反复出现在你的记忆中,引起你的思索和回味。当时经历的生动情景,会历历画,在眼前重现;当时的兴奋和激动,也会再次在心头涌现,印象还是那样的新鲜。果你是一个有才能的学家,你就会真实地描绘出这种经历和心情,吸引读者也进入你再现的那个境界,分享你的激动。

这首《》就是这样的作品。这是李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作品中第一句说明了这是已经过去的一天,是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傍晚的时候。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时常引起她的回忆。在那里作什么?第二句告诉我们,她喝酒喝得醉醺醺的,已经到了不认识回家路途的程度了。“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显然,她是在一边欣郊野的景色,一边在喝酒,而且,也不是刚刚到了那里,是在那里已经游了相当长的时间了。“兴尽晚回舟”,是说在玩的兴致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之后,天色已晚,才上了去时所乘的小船,掉转船头,往回走。可是,沉醉的后果产生了。由于天色黯淡,特别是醉眼模糊,辨认不清归路,把船划进了一片密集的荷花丛中。“藕花”,即荷花。因荷花是从藕长出来的,所以在诗词中也常叫藕花。按照词调的要求,这里不用荷花,而改称“藕花”。这时,她心慌意乱是可想而知的了。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划出荷塘?怎么样才能划回家去?正好,按词调,这里需要重复一遍相同的两个字的句子,作者恰到好处地填写了“争渡,争渡”。这里的“争”,作怎么讲。“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争渡,争渡”,重复一遍,就突出了她焦急的心情。当她正在心火燎,思量着怎样才能划出荷塘回家时,想必是在胡乱地划动着小船,去找寻一条归路。忽然听得,呼啦啦一片响声,从河滩上飞起了一群被小船惊起的水鸟。“鸥鹭”,鸥和鹭都是水鸟。小词写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下何,就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了。想来,可能是惊飞的水鸟,吓得她出了一身冷汗,使得头脑清醒了一些,终于能够寻路回家了吧!

作者在词中不是流水账式地写她何去,何到家,在那里怎么玩,只在字里行间把经过作了交代。作者也并没有写“我玩得多么高兴呀”之类,而只用了“常记”、“沉醉”、“兴尽”、“晚”几个字,就把她游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善于剪裁,仅仅截取了醉归途中、误入荷塘、惊飞水鸟这个“镜头”,稍加点染,就写出了她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难以忘怀之处,使读者不仅临其境,也闻其声。总之,这首小词,虽然并无深意,但写得简练、生动而传神,今天读来,还是引人入胜的。

另外,一个有化的女子,到郊野游玩,还喝得大醉,这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在*礼教重压之下的宋代,那就更为稀罕了。这也表现了李清照性格中任情豪放、不受拘束的一个方面。

点击查看更多严蕊《如梦令》原文及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31968.html

热门阅读

  1. 在离别母校之际的演讲稿
  2. 最新周末朋友祝福短信
  3. 祝贺公司的贺词
  4. 角色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与实施论文
  5. 九月教师节写给老师的祝福语
  6. 关于给朋友的婚礼祝福语
  7. 拄着拐杖走人生美文
  8. 军训日记精选军训第一天
  9. 解除劳动合同范本
  10. 寒露节气祝福短信问候语
  11. 毕业感怀散文
  12. 我曾经来过这世间诗歌
  13. 2016年最后一天励志说说
  14. 公司周年庆祝福语
  15. 施工升降机安装合同范本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