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真好的读后感
昨天晚上,我读到一篇文章:《妈妈真好》,这篇文章我读了以后万分感动,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两件感人的故事,第一件讲了在一个夏天的上午,作者白路正在考数学。那天天气闷热,炙热的太阳烤着大地,让人喘不过气来。作者正扇着风,监考老师突然说:“白路!**给你送的草帽。”作者想:妈妈怎么会给我送草帽?她应该在田里呀。顿时,作者望见妈妈刚从学校经过,扛着锄头向田里走去。作者被妈妈的举动感动了,他在心里说道:“妈妈,我一定考出好成绩。”
第二件事讲了学校组织订阅报刊,作者也想订阅,但是家欠外债,妈妈又患得胃病,就没有提这件事。期末有一天,生活委员发新送来的杂志,作者正想借同桌的看,班主任刘老师拿来两本书,说:“这是**妈送你的新年礼物。”原来,有一次妈妈在医院看病,遇见了刘老师。刘老师提起“我”想订杂志的事儿,妈妈二话不说就把钱给了刘老师,还嘱咐刘老师先别告诉“我”,到时给我一个惊喜。
全文里流露着妈妈对“我”无限的爱,也涌动着“我”对勤劳质朴的妈妈诚挚的感激之情。母爱是平凡而伟大的。即使让自己感到凉爽;即使自己换了病,家里欠了债,也要让儿子读上好书------
生活中,凡是好吃的,妈妈都会留给我。每每当我狼吞虎咽地吃着她做的饭菜时,她脸上总会露出满足的笑容。在夏日里,我顶着骄阳,兴致勃勃地训练篮球时,是妈妈拿着毛巾,在旁边守侯。每每当我比赛时投进了一个球,她都为我喝彩------
妈妈期盼的不是我的荣耀,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攻克下一道难解的奥数题,完成一篇精彩的作文,每天快快乐乐!
爱,有时只是一个举动;爱,有时只是一句话语。我想高喊一声:“妈妈真好!”
拓展阅读
1、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孩子不得不管》,《千万别管孩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书,但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也许是自己刚刚做了母亲,非常想把自己的女儿教育好的原因吧,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阅读了全书。
本书的尹老师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震撼和生活细节中的指导。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 ,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 :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很多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不谈学习,每个孩子都可爱。换言之,在学习上,这孩子是不可爱的,是让人头疼的。可是在学校、在家长眼中,学习却是最重要的,学生学生,不学习那哪行啊?
于是,这孩子就被贴上了“不可爱”“差生”的标签。为什么 有那么多的孩子平时都是那么活泼可爱,聪明机灵,而在“学习”这件事上就变成差生了呢?“你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在学习上不用心,不刻苦。”这是老师说得最多,而家长们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
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
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 ”等等。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三、对孩子要谨言慎行。
在这本书中,这位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么用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个个巧妙的方法来促进女儿的成长。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便开始反思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时,多以发火、批评、惩罚等方式来处理、对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改变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开始去了解学生,遇到一些事情全班商议,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四、绝不可急功近利。
家长和老师们很多不恰当教育行为都来自于急功近利的心理。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我提出一个要求之后,就一下子记住,不许再犯。如果再犯就会受到惩罚。可能孩子们会很快养成一个好习惯,但是他们之所以养成了习惯,并不是因为觉得这样的好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或生活有帮助,而仅仅是因为害怕受到老师的惩罚。这样的好习惯不是真正的好习惯。
以上是我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一些认识和想法。我觉得收获不仅仅是具体方法上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一直在当当网热销榜中居前不下,最后我也买了一本。
看完之后,有些感触,书中的确有值得学习 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没有从事教育 工作的家长 较实用。
如:约四、五岁时让孩子被优美的古诗; 重视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她有更多时间去看课外书,阅读有用小说; 正面鼓励孩子:只设记功簿,让孩子有快乐的童年;正确对待多动症(有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我也建议若不是离谱得厉害,不要让这个痕迹流经孩子的生活,当开始诊断和吃药的时候,本有希望的病也会无力回转了)等
但我更多的是质疑,一个能将教自己小孩的老师公然用“蠢笨”等词语形容,便将最起码的温情与敬意毁之一旦。难道说女儿考进了清华,这样的个体就代表着她成功了吗?她的教育 实践放之四海而皆准了吗?我发现周围活得幸福的人,都有个共同的特质:感恩。而不是某种利益驱使,对老师面上和谐,背后切齿。
老师现在难当,真正想要做个好老师,在学校的评价系统,社会的评价标准和自我的认知中就需要有不一样的水平,在横向比较中,会让你承受压力,打击你的自信;在纵向比较中,人们少有记起自己的启蒙老师;自己在周遭一片怀疑的目光中,走得坚定,可有谁肯定过他们的付出。有素质的家长会评判你的种种行为,动不动就是破坏了学生幼小的心灵,扼杀了她们丰富的想象力,可为什么不反思现在的年轻人那么脆弱,经不起一些风浪;缺少知识的家长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个个体不同,每班有五十多个人。哪怕是五十多人一同去点菜,也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如果,尹建莉处于小学 老师的处境,我相信她断然写不出如此的形容。不是说现在的教育 不存在问题,只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个当过老师的人,一个肯定会为自己女儿选择老师的人。我相**她女儿的老师肯定不会很差。用周围的亲人、朋友、老师来衬托自己的高屋建瓴,让人不由得唏嘘。
这点是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真的培养孩子成功的话,的确需要一位好妈妈,她坚持、豁达、上进、包容,和自己的孩子一同认识世界。
有心学习的人只需学习她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她那样一份心和毅力,你也会做得不错。而且,要知道不少没有读过北大清华的人同样过的很幸福。不凡自己去寻找快乐之泉吧。
真的来说《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觉得更好,其次还有《卡尔威特的教育》也还不错。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就快读完了,边读大脑不时闪现着我的一个个学生们,也像过电影一样闪现着我对他们的不良态度和错误的教育方式,以及我给家长们出的那些个馊主意。有些后悔,又有些自责。有一段时间以来,每读过一本书总会觉得自己的头脑里充盈着很多东西,它们杂乱无章地散布在头脑中,渐渐地似乎又都化为乌有,好像得到了很多东西,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得到。我想可能是因为只有时间在一本本地读书,却没有静下心来整理的原因吧,所以,读过这本书后,我决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进行一下整理,让凌乱的大脑整齐一些,清醒一些。
一、阅读最重要。
不只一本书到了阅读了重要,不论是我读过的《给教师的建议》,还是《卡尔?威特的教育全集》,再回想小时候常常听老师讲,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好朋友,古人又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便是现在参加了工作,学校的领导也会常常鼓励我们去多读书、看报。可见,所有人对阅读的重要性都有着很坚定的认识。但是现在又有多少人重视儿童的早期阅读呢?可能是因为家长们都会觉得孩子还小,让那么小的孩子去阅读是件太难的事,他们需要先学习了拼音,认识了一些字后才能去进行独立的阅读活动。但是当我看过《卡尔?威特的教育全集》的时候,第一次听到一个父亲谈到,只有让孩子越早识字,越早进行阅读,才越有利于孩子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才能。那时候就想,将来我也一定要早早地就让我的孩子提早认字,提早进行阅读。但当时却没有什么具体的做法呈现在我的脑海中。当我读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这位妈妈在写道她是如何让孩子识字时写了一篇题为《让孩子识字不难》的文章,她很具体地把自己教女儿识字和阅读的经验告诉给大家。这时,我的头脑便真正呈现出了一幅如何教导孩子去阅读的画面。
二、对孩子要谨言慎行。
成年人面对孩子的种种错误行为时,难免会以发火、批评、惩罚等方式来对待孩子。然而,却没有人意识到,我们这样的做法只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对于他们改正错误也许有一些帮助,但是可能离让孩子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却走得更远了。
在这本书中,这位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么用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个个巧妙的方法来促进女儿的成长。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便开始反思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犯下的一个个错误。开始为自己那么急躁的情绪而感到愧对孩子,而自责。同时更觉得自己知识与能力的贫乏和不足。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自责自己为什么当孩子没有专心听讲的时候要去那么严厉地批评孩子的不用心,总是做小动作,却没有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什么没有能够把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你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对你所组织的活动感兴趣,那么他们又怎么不专心地听着你的讲解,跟着你思考呢?孩子不听讲,不能去怪罪孩子,首先应该怪罪的应该是老师自己,应该改进的应该是老师,而不是孩子。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喜欢你所教授的学科。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要让学校里的老师都去用兴趣来吸引学生,竞争有更多的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可是,想到这里,又会觉得自己之所以没有吸引来所有孩子的注意力,是因为自己的专业技能上的不足。感到自己在本学科的知识及教学能力上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自觉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
四、学习不是为了取得好成绩。
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把学习当作惩罚孩子的手段,应该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www.**)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五、 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以上是我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一些认识和想法。书还没有读完,已经收获很多。我觉得这收获不仅仅是具体方法上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
2、好朋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好朋友》这个故事。它的主要内容是:在一棵大松树和一棵大榆树上,各住着一只小松鼠和一只小猴子,他们是好朋友,他们每天一起上山采野果,打松子,快乐地生活着。
一天晚上,小松鼠累了,就在树下睡着了。夜里,一匹饿狼钻进了森林,它瞪着它的大眼睛,朝小松鼠走去。可熟睡的小松鼠却什么都不知道。这时,机警的小猴子发现了那个坏家伙,它奋不顾身地从树上跳了下来,跑到小松鼠边上,抱着他,爬上了树,狼失望地走了。
过了几天,小松鼠和小猴子一起荡秋千。忽然,刮起了大风,他俩从秋千上掉了下来。小猴子把脚扭伤了,小松鼠把他送到了动物医院。小松鼠在病房里陪他,还采桃子给他吃,很快,小猴子痊愈了。他们又可以一起玩耍了,他们真开心。
读完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只要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的;我还懂得了人类是不可缺少友谊的,团结就是力量。以后,我在班级里要多帮助别人,和别人交朋友,团结一心,克服困难,使我们的班级成为最好的班级。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姥姥一起看了绘本故事《好朋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公鸡咕咕、小老鼠强强和小猪波波是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忙,一起骑脚踏车兜风游玩,一起捉迷藏,一起假扮海盗破浪冒险……他们吃东西时也要公平对待,好朋友总是永不分离的。可有时候好朋友也不能一直在一起的,到了晚上要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但是他们又会在梦里见面的。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有好朋友真快乐呀!我也有很多好朋友:王泽康、阮晗钰、张紫轩、符家旭、孙源、刘畅、高一楠、谢梓楠……我们在学校一起学习、一起玩游戏、一起秋游、一起野炊……放假了,我们会互相想念,打电话。现在我都盼着开学了,可以和好朋友们快乐的在一起。
好词:叫醒、晨光、兜风、志愿、征服、咕噜咕噜、夕阳西下
好句:无论路多少颠、山多么陡、弯道多么曲折、水洼多少深,都阻挡不了他们。
妈妈的话:爱上阅读就是爱上幸福,能和孩子、妈妈一起共读、分享,更是一种无法言表的幸福。从《好朋友》可以体会到拥有好朋友是多少快乐、幸福的事,现在的孩子都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不缺少父母、亲人的爱,但缺少朋友的爱,亲爱的宝贝们,让我们一起成为好朋友吧!
真正的好朋友,能帮你把心中的杂草清理干净。好朋友,永远为对方的秘密*。
今天,乱翻书时发现了这篇文章:《好朋友》,看完这篇文章让我深受启发。
“我”是一个无法守住秘密的女孩,班里转来一个女孩:玛丽。有一天,玛丽在洗手间里哭泣被“我”发现了,经过谈话,“我”与她结识了。不久之后,“我”和玛丽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和玛丽一同回家,走到一家糖果店钱很馋,正当“我”在考虑的时候,玛丽拉着“我”走了很远才停住脚步,她从口袋里拿出一样东西——一包巧克力果仁。玛丽没有付钱,她让“我”帮她保守这个秘密,晚上“我”想了很久。第二天,“我”对玛丽说:“你不应该拿那包糖。如果我为你保守秘密,那就是我在帮你偷东西。”可是“我”还是决定帮玛丽保守秘密。放学的时候“我”看见玛丽在糖果店里拿着一把扫帚。原来,玛丽向老板坦白了,因为没钱付,所以老板让玛丽帮他干活来抵账,玛丽明白了“我”的话。
朋友,是溪!朋友,是桥!有溪才有桥。(www.**)有了溪和桥,才有了许多过桥的朋友。那么,溪和桥也就成了过路的风景,四季的见证了。人,仿佛是一条欢快的溪流,不觉就会汇入江河湖海;人生,又仿佛是一座桥,俯瞰桥下的溪流,承载着千丝万缕的足迹。溪,是带!桥,是梁!有了纽带桥梁!有了纽带桥梁的坦然面对,才有了欢歌笑语的无悔人生,才有了生命的意义。这个故事让我深深的体会了好朋友的力量,就算“我”是个无法守住秘密的女孩,也会为了好朋友守住秘密,我们何况不是这样,就算好朋友了做错事,就算好朋友不如自己,就算好朋友有很多缺点,可是与好朋友的感情从来不会断,永远是好朋友。
3、《朝花夕拾》读后感——好玩的大先生
文/郭翰闻
近来,我读完了鲁迅先生所作的《朝花夕拾》一书,让我自己感触颇深——社会曾经如此黑暗,却仍有光明存在。《朝花夕拾》其实是大先生在多处写成的,因3.18惨案,先生由北京一路流亡到厦门,而路上,完成其中的所有文章。这篇出自鲁迅之手的文章,依然充满了批判性质,也很明显地揭露了社会底层的黑暗。
可能有人是不了解鲁迅的,那我就单给你们介绍一下。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被誉为“民族魂”;然而,他又是20世纪中国文坛重要作家,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及事命家,不仅如此,他用《呐喊》表明心迹,以《野草》当作精神;他在《坟》头上写作,他在闹市里《彷徨》;《热风》刮过,他却又采一片朝花去为自己送行……
这片朝花,看似轻柔绵软,却是掷地有声,仅看《狗猫鼠》吧,它看上去只是在写自己(鲁迅)的仇猫爱鼠,然去细读则会发现一他不正是在讽刺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吗?这,不恰恰说明鲁迅生无媚骨吗?《朝花夕拾》,从《狗猫鼠》读出人应无媚骨,从《琐记》看见*社会人性的自私,《五猖会》中*教育的弊端,《范爱农》激荡着舍生取义的豪情……可是“朝花”随逝去的先生都已凋零,但总有真正懂得欣赏经典的人会选择将它“夕拾”。
4、好爸爸坏爸爸读后感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是任大星爷爷的最新力作《坏爸爸好爸爸》。
汪大刚是个对错分明、心地善良、像个男子汉一样的阳光好少年,他的爸爸开始也是一个好爸爸。但他经不起诱惑,让一个女骗子给骗了。被骗后,他的爸爸汪立群改过从良,当上了个体出租车司机,后来汪立群接了一个大单,到机场,一次挣了一百多元,但那个客户的一只提包落在了他的车上,他就把提包交给了机场的*部门,还报告了他挂靠的公司。后来才知道那个提包里有十几万现金,还有重要资料,那个客户是个美籍华裔,他隆重的感谢了汪立群,还惊动了记者。就因为这件事,汪立群成为了“文明市民”。但还是没有吸取以前的教训,几年后又一次上了骗子的当,成了*人群,还跟那些犯罪同伙*了汪大刚的好朋友周薇薇。但周薇薇很信任汪立群,就因为她的一句“汪叔叔”,让汪立群改过从良,重新做人。
现在的社会上,非法分子很多,常常有偷窃、*类似的事情发生。我真搞不懂,人心都是肉长的,为什么那些歹毒的人那么凶狠无情呢?
坏爸爸好爸爸,是对一个父亲的评价。
我觉得我的爸爸是一个好爸爸。他很爱我和妈妈,从不酗酒,也不会回来对着我和妈妈发脾气。唯一一点就是——抽烟,爸爸一天能抽2包烟,劝了他很多次他都不听。我曾在书上看过,一个人每抽1包烟(20支)就能减少11秒的寿命,我把这个事情跟爸爸说了,他只是敷衍的“嗯”了一声,也不知道有没有听进去。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的爸爸都爱自己的孩子,不管是坏爸爸还是好爸爸。
这本书情节曲折紧张,故事起伏跌宕,想知道最后的结局吗?就让这本书告诉你答案吧!
一位名叫周薇薇小女孩,在学校门口,给了一位戴墨镜,戴口罩,衣食住行到了山穷水尽地步的男人3000元钱,叫了他一声汪叔叔……
这是一个包含尊重与关爱的重要细节。也正是这个细节,使汪立群的耳朵红到耳根,显得十分不好意思;也正是这个细节,使汪立群找回了自己沉睡的良知,使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小学生汪大刚性格坚强,是个阳光好少年。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周薇薇。汪大刚爸爸汪立群在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渐渐丧失了自己身上原有的某些好品质,与坏人为伍,甚至参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但因为一位小女孩的举动与出现,让汪立群的故事有了转机。
她叫周薇薇。
她很平凡。但她用不平凡的举动与话语自始至终都用人性化的态度来对待他,并且始终都叫他汪叔叔。(www.**)那声音,柔和而又亲切,至此不变,让汪立群感受到了自己还可以受人尊重,自己还有人关爱,自己还有挽回的余地。这声音似乎是一台导航,使汪立群决定痛改前非,并从周薇薇的关爱中找回了自己的良知。
这一切一切的举动与话语,都是出于周薇薇对汪立群的尊重与关爱,源自周薇薇金子般的心肠。
我想起了自己看到过的一则新闻:
某月某日,小悦悦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个路人从旁边经过,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尽管医院全力抢救,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还是离开了人世。
假如这18个路人都有怜悯、关爱的心肠,路上看见一位小女孩被两车碾压,一定会停下脚步,打电话叫救护车,或者联系女孩家属,这样一来,岂不是给抢救添了几分力?岂不是减轻了小女孩的病情?或许再经全力抢救,就能活在人世间!
所以,关爱心肠,很重要。
班里有些同学总爱给别人取外号,叫别人许多难听的名字。她们或许没有想过,这样的举动会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使别人疏远你,讨厌你,还会给你取外号,让别人嘲笑你。所以,不尊重他人就会成为嘲笑的对象。
因此,尊重他人也很重要。
当然,拥有金子般的心肠更加重要。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30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