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关系5以内数量对应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1 00:04:20

对应关系5以内数量对应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对应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能力。2.幼儿能够进行5以内属于量对应的游戏,让幼儿理解实物与半抽象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幼儿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

2.思维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律动音乐,让幼儿学“蜜蜂飞”动作进教室,有序取思维学具入座。

一、情景导入

1.速排20游戏

2.教师:“小猴子和小青蛙是好朋友,它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我们看看今天它们做的是什么游戏吧。”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眼疾手快

教师:“小猴子对小青蛙说:‘我要考考你,我给你看思维体,你能快速找到相对应的卡片么?’小朋友也来玩一玩,好吗?”

教师一次展示1-5个思维体,让幼儿看到后快速找出相应的数字。

游戏二:耳聪目明

小青蛙说,他也给小猴子和小朋友带来一个拍手游戏。教师拍手,让幼儿根据拍手次数取出相应数量的思维体,并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三、迁移运用

1、练习《课堂用书》P10

2、让幼儿有序收学具,并随律动把思维学具送回原处

延伸运用

1、“闪看思维体取数字”游戏:教师用一种思维体对幼儿进行闪看训练(5以内),要求幼儿看到数量后不要说出来,要举起相应数字的卡片,做错表演节目。

2、练习《家庭辅导用书》P10 风铃宝幼儿园老师提供

拓展阅读

1、高三物理光电效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方程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了解光子的动

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学难点:爱因斯坦光电效方程及意义

学方法: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

(一)引入新课

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

(多媒体投影,见课件。)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电磁波,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说明光还是横波。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又从理论上确定了光的电磁波本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正当人们为光的波动理论似乎非常完美的时候,又发现了用波动说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光电效现象。这一现象及其他相问题的研究,使得人们光的又一本质性认识得到了发展。

(二)进行新课

实验演示1:(课件辅助讲述)用弧光灯照射擦得很亮的锌板,(注意用导线与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使验电器张角增大到约为30度时,再用与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锌板,则验电器的指针张角会变大。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表明锌板在射线照射下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概念: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如图所示,光线经石英窗照在阴极上,便有电子逸出----光电子。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

概念:遏止电压,将换向开反接,电场反向,则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将受反向电场阻碍作用。当K、A间加反向电压,光电子克服电场力作功,当电压达到某一值Uc时,光电流恰为0。Uc称遏止电压。

根据动能定理,有:

①光电流与光强的:饱和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②截止频率νc----极限频率,于每种金属材料,都相的有一确定的截止频率νc,当入射光频率ν>νc时,电子才能逸出金属表面;当入射光频率ν<νc时,无论光强多大也无电子逸出金属表面。

③光电效是瞬时的。从光开始照射到光电子逸出所需时间<10-9s。

3、光电效解释中的疑难

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的实验结果。

经典理论认为,按照经典电磁理论,入射光的光强越大,光波的电场强度的振幅也越大,作用在金属中电子上的力也就越大,光电子逸出的能该越大。也就是说,光电子的能该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不该与入射光的频率有,更不该有什么截止频率。

光电效实验表明:饱和电流不仅与光强有而且与频率有,光电子初动能也与频率有。只要频率高于极限频率,即使光强很弱也有光电流;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无论光强再大也没有光电流。

光电效具有瞬时性。而经典认为光能分布在波面上,吸收能要时间,即需能的积累过程。

为了解释光电效,爱因斯坦在能子假说的基础上提出光子理论,提出了光子假

4、爱因斯坦的光子假

(1)

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为hν的微粒形式出现,而且在空间传播时也是如此。也就是说,频率为ν的光是由大为E=hν的光子组成的粒子流,这些光子沿光的传播方向光速c运动。

(2)爱因斯坦光电效方程

在光电效中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一部分消耗在电子逸出功W0,另一部分变为光电子逸出后的动能Ek。由能守恒可得出:

W0为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做的功,称为逸出功。W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爱因斯坦光电效的解释

①光强大,光子多,释放的光电子也多,所光电流也大。

②电子只要吸收一个光子就可从金属表面逸出,所不需时间的累积。

③从方程可看出光电子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

④从光电效方程中,当初动能为零时,可得极限频率:

爱因斯坦光子假说圆满解释了光电效,但当时并未被物理学家们广泛承认,因为它完全违背了光的波动理论。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花了十年时间做了“光电效”实验,结果在1915年证实了爱因斯坦光电效方程,h的值与理论值完全一致,又一次证明了“光子”理论的正确。

6、展示演示文稿资料:爱因斯坦和密立根

由于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假说成功地说明了光电效的实验规律,荣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密立根由于研究基本电荷和光电效,特别是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证明电荷有最小单位。获得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点评:用物理学家的历史资料,不仅有真实感,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能学生进行发放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光电效在近代技术中的

(1)光控继电器

用于自动控制,自动、自动报警、自动跟踪等。

(2)光电倍增管

微弱光线进行放大,可使光电流放大105~108倍,灵敏度高,用在工程、天文、科研、军事等方面。

2、人版四年级学上册《亿的读法》

科书第5页的容,练习一第2题

掌握含两级的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的大,并体会、理解读的规则。

练习读,使学生理解万级的的读法与个级的的读法的联与区别。

结合读, 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感。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的读法。

一、创情境 生成问题

读出下面的

305300535002879

(1)我们学过哪些记单位?

(2)请你按位顺序表中的顺序依次说出所学过的位。

(3)万级包括哪几个位?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我们已经学习过万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据的大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含两级的位表,并在相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

(2)再呈现24960000

让学生试读。

比较24960000与24960000在位上的区别。

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位上的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位上都是o,即这些都是整万的,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前学过的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万级的先按照个级的的读法去读。

不同点:万级的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整万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按照个级的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四个零都不要读出来。

练习读一读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的读法。

①板书6407000。

②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学生自己试读,交流读法。

④小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接着读个级上的

师随学生叙述板书,六百四十万七千

(1)学习级中间、末尾有0的的读法。

①板书85000300。

②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③师声生同读。

④小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该读零。

⑤按正确的读法师生品读。(板书: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三、巩固化提高 化提高

材第5页的“做一做”。

(1)观察每个的特点。同桌互读。

2、做练习一第2题。

3、师在器上拨,学生读。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3、小学六年级学《圆柱和圆锥》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高。

一、创情境,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出示)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

师: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就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就是圆锥。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圆柱、圆锥有什么特征呢?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 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侧面是粗细均匀的?

(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这些高的长度有什么?

(5)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

(6)结合实物,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探究圆锥的特征。

(1)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圆锥有哪些特征?

(2)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3)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4.比。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圆锥的特征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想一想,圆柱、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拓宽用。

1.圆柱上下面是两个( )的圆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 )形。

2.圆柱有( )个面是弯曲的,圆锥的侧面是一个( )面。

3.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 ),一个圆柱有( )条高。

4.从圆锥的( )到( )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一个圆锥有( )条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本节课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圆柱的特征,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反思学过程,我体会如下:

法上能充分利用圆柱形实物,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使学生圆柱的特征有直观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新知识是好奇的,在学新知识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一做,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表达自己的

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置悬念,先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通过猜测再进行验证,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在练习阶段,我了针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的填空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知识的灵活用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点击查看更多对应关系5以内数量对应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aozhuguo.cn/articles/2916.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