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1 00:04:20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诗词。

2、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清幽的夜空,一轮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吐洒着它皎洁的光辉。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到江轮甲板上望月,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月光洒落在长江两岸的芦荡、树林里,洒在我们身上。渐渐地,我们陶醉了。这节语文课我们继续(学生齐读课题)——望月。

课文中有哪些描写月亮的语句?(指名读)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师:这句话描绘了好美的意境,我建议大家齐读一遍。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师:这句话含义深刻,我们也齐声读一遍。

……

同学们读得正确、流利。月亮充满诗情画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借月亮抒*怀,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品读对诗的内容。

要想读好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对诗的内容,可不容易呀!

(生自由练读,师行间聆听学生的练读。)

同学们认为该如何读好对诗的内容呢?

(要注意诗的节奏;要注意人物的不同语气。)

课文中暗示我们要努力读出什么气氛?“清幽”什么意思?“旷远”什么意思?

(板书“清幽旷远”并指导学生读一读。)

同桌间配合对诗。

(生合作练读,师个别指导。)

哪对同桌愿意对诗给大家听?

(指名两、三对同桌合作对诗,师和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我们进行小组间对诗,好吗?能不看书吗?

(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对诗。)

请看大屏幕上的图画对诗,比赛哪组同学对得好?(幻灯出示有明月的意境图片或动画。)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师小结:清幽的月光洒在我们肩上,优美的诗词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沐浴着诗和月的光辉,沉醉在(生齐读)——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板书:沐浴诗和月的光辉)

月朗星稀的夜晚,同学们可以在院子里,在阳台上静静地赏月,真切感受清幽旷远的气氛。

过渡:文中的小外甥聪明可爱,爱幻想,跟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他突然又冒出一个问题来——(生齐说,师板书)月亮像什么?而他自己的回答更是有趣。

三、品读小外甥幻想的内容

请大家自由读小外甥幻想的内容,边读边思考该怎样读。

(生自由练读,师个别指导。)

该怎么读小外甥幻想的内容?能尝试着读给大家听听吗?

(读出小外甥的活泼可爱;像讲童话故事;绘声绘色地读……)

会读书的孩子准能注意到课文中对朗读要求的暗示。“绘声绘色”是什么意思?(板书:绘声绘色)

请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读小外甥幻想的内容,用心体会,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大屏幕出示小外甥幻想的内容: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生:(感受到小外甥的天真、可爱。)

(感受到小外甥的幻想非常奇特。)

……

(感受到小外甥的语言很美。)

是啊,小外甥的幻想好美啊,请注意大屏幕上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

(小外甥幻想的内容变成诗的形式,用幻灯打出:

月亮像眼睛,

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

每一次闭上了,

又忍不住偷偷睁开,

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小外甥诗一般的幻想,耐人寻味。咱们再来读一读,尝试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生练读,师个别指导。)

多美妙的语言呀,储备到我们的“文学仓库”里来,好吗?

(屏幕上出示:月亮像 ,

这是 ,

。)

一会儿后,(屏幕上出示云层封月图片)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也摇摇晃晃回舱睡去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学生齐读: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幻想是心灵的释放,是智慧的火花在闪烁。幻想的世界很奇妙,能给人美的享受,美的熏陶。让我们一起展开幻想的翅膀吧!在你们幻想的世界里,月亮像什么?是什么样的?(板书:月亮像 ,

…… )

(学生写下自己对月亮的幻想。)

写好的同学先自己读一读,然后到讲台前来,把自己的幻想说给大家听。

(鼓励每位同学都能走到讲台前畅谈自己对月亮的幻想。)

师小结:仔细品味同学们的幻想,这是一首内容丰富、意境美妙的诗呀!今天,咱们举头望明月,幻想如诗。(板书:幻想如诗)

四、课堂总结

师:望月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咱们再来回顾课文: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望月。

生:月亮出来了,安详地……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师:小外甥也出来了,他要和我对诗。他背……

生: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师生一起: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师: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而他自己的回答更像一首诗。

生: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圆圆地睁大一次……

师: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也回舱睡去了。

生:甲板上只留下我一个人……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师:愿同学们也能展开幻想的翅膀,在浩瀚奇妙的科学世界里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附板书:

淋浴诗和月的光辉 清幽旷远

幻想如诗 绘声绘色

月亮像 ,

拓展阅读

1、我们的民族小

材简析:

《我们的民族小》是义务程标准实验科书语文(人版)五册的,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作者自豪与赞美的感情,一个“情”字贯穿全文。文按上的路上,来到校,上,下,文末点题的顺序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充分体现了校的美丽、团结和充满欢乐。文通过描写这所民族校,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生幸福的习生活,体会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育。

4、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前准备。

1、布置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3、让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根据生介绍情况,师利用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生介绍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揭示题,初读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

2、初读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游戏巩固生字。

贴字游戏:师读生字,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民族小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五、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三自然段,结合文插图,说说民族小的孩子是怎样上的?

4、引导体会:“这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们读文。”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下了,同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

六、加深体会,比赛朗读。

1、文,你觉得民族小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景色美: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展现在同面前,接受大家的赞美后,用高兴、自豪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生平的礼仪生活经验,引导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光荣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先在小组进行,再选出代表参加。

七、后积累。

1、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八、布置综合性习。

可以用文字叙述,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交流。

巧用体验移情朗读。

2、观潮 窦桂梅观潮

1、通过习,使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生从中习怎样积累材料。

3、会本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之”的描写,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难点:理解描写潮来的几个句子。

一、导入新

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习一篇观看江潮的文《观潮》。

、引导初读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文,自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文分段。

生自师**指导。

三、检查交流。

1、这篇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文。

1、齐读一段,问:这篇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讲读段。

1、指名读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

2、默读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三段。

1、生自

2、交流讨论。

(1)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四段。

1、大潮来的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

五、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一、复习旧知。

、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

2、把描写潮来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三段。

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三、四自然段。

3、我们的民族小

1、会认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

2、通过知识迁移、图片、生字的偏旁进行生词的习,为以后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进行习奠定基础。

3、品读文,通过“绚丽多彩”,通过“向……向……向……”等词语所在的句子,感受民族小的美丽。

一、题导入,引导链接。

读读题,通过预习,你能说说这所校和我们的小有什么不同?(抓重点词语:民族)。

2、根据我们所的,你能说出你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吗?

傣族、白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德昂族。

识记“傣、昌、昂”

注:“昌”在古诗背诵的候,有生把“王昌龄”的“昌”读成了“冒”,所以可以根据这个进行知识迁移。

3、那你们知道这所校在哪里吗?

4、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所校。

、读文,整体感知。

1、在预习的基础上,正确朗读文,注意生字词。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

3、生字词习。

摔跤、穿戴、粗壮、孔雀舞、坪坝、蝴蝶、铜钟、凤尾竹。

(1)自由读生词,读准字音。

(2)识记生词,理解词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生字的特点进行识记。

“坪坝、蝴蝶、铜钟”三组词语,有共同的偏旁,理解词语。

借助插图,认识“凤尾竹、铜钟”。

4、再读文,说一说,这所校是一所怎样的校?(美丽的、团结的、快乐的)。

三、品读文,感悟民族小的美丽。

1、朗读文的一自然段,边读边画,说一说文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美丽?

2、交流: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文里写什么“绚丽多彩”?

各民族的服装都是怎样的呢?师检查预习,看看你都能认识哪些民族的服装?瞧穿戴不同(借助图片,对穿、戴进行理解),语言不同,却在了同一所校。

你能想象一下这所“绚丽多彩”的校是怎样的?

青青的草地上,()的裙,()的裙在飞舞;白白的墙根下,()的衣,()的衣在追逐;绿绿的枝叶间,()的帽,()的饰品在闪动,真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景象。

(2)同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为什么你能从这些里面体会到美丽?(美丽的景色,文明的行为)。

读读这个句子,你能发现这个句子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向……向……向……)。

一段中,还有个句子,跟它很像,你找到了吗?(从……从……从……)。

完成:

们从(),从(),从(),捡起了很多垃圾,校很快变干净了。

的路上,我向(),向(),向()。

3、朗读一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

四、指导书写。

坪坝、戴、招、铜、粗、尾。

练写“戴”,注意它的结构,右上角还有一点。

点击查看更多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iaozhuguo.cn/articles/2893.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