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紫丁香最新教案实录

发布时间: 2025-07-13 10:08:40

一株紫丁香最新教案实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词语、句子)和课文挂图。

学生:课前认识紫丁香树,翻阅资料查找与紫丁香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导言:同学们,见过紫丁香吗?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老师配合并出示课文挂图。)

2.老师小结:紫丁香树叶对生,卵圆形,花小,白色、紫色,有浓香。丁香花春季盛开,芳香四溢,是庭园中有名的花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株紫丁香》。(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向字典求助。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见“我会读”。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教师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三、朗读感悟,真情互动

1.自由朗读,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教师范读,读出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3.学生自读,说说自己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并读读有关的诗句,提出自己不明白或想知道的问题。

4.分小组合作探究朗读,每组选一节,先准备,再上讲台朗读。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四节。

(1)老师一边有感情地朗读,一边课件出示第二、三、四节。

(2)引导学生就老师的朗读进行评议,再自己揣摩朗读。

(3)每组推选一名同学比赛读二、三、四节,由学生互评。

(4)品味词语。

课件展示:“绿叶沙沙”像( ),“刚开的花儿”像( )

将让学生比较朗读,体会到“疲倦、挂牵”读起来押韵。

6.学生朗读课文,表达出诗中饱含的感情,直至背诵。

四、拓展延伸,师生融情

问题1:老师日夜为我们操劳,我们要怎样感谢老师呢?(学生抢答。)

问题2:老师,我想对您说……(可以说赞美老师的话,也可以给老师提建议。)

五、生字再现,巩固字词。

1.同桌合作认读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2.开火车认读生字。

拓展阅读

1、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

克和千克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及相应的测量工具——天平;认识千克及相应的常见测量工具;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解决简单的际问题。具体的知识结构是:

认识“克”及天平

例1。 认识“千克”及相应的常见秤

例2。 解决问题

例3。

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1.通过掂掂、估估、称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次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些简单的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课时安排 共计2课时。

认识质量单位

1课时 解决问题

1课时

第1课时

认识质量单位

材第100~102页例

1、例2及相关内容。 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学生通过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学重难点

知道1000克=1千克。 具准备

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 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质量单位

课件出示材第100页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生:盒饼干110克,桶洗衣液5千克。

师:昨天你们调查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现在来交流下好吗?

生:妈妈买的牙膏是90克,火腿肠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0千克,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师小结:这些都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准备的东西展示。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出示例1情境图。

师:这些物品都比较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 1.认识天平。 师:(出示天平)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师:请你用手掂掂,包盐和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学生尝试活动。

问:通过掂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生:盐比硬币重得多。 师:请你再用手掂掂,个硬币和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学生交流,想想。

师: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2.动手体验,认识1克。

(1)师:1个2分硬币约重1克。 小组相互掂掂1克的硬币有多重。

(2)师拿出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师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称称。

小组合作称1克黄豆、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体验1千克。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师:你们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找出自己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说说你怎么知道这包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1)用不同的“方式”体验1千克的质量。

(2)观察老师带来的重1千克的物品,丰富对1千克质量的感知。 (3)估计1千克重的本子大约有几本?怎么验证同学们的估计准不准? 2.认识各种用千克做单位的秤。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你见过其他的秤吗? (1)体验几千克的质量。

拎拎2千克、3千克重的物品,说说你的感觉。 (2)估计叠本子的质量。

四、体验克和千克的关系。

1.猜测。

师: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猜测。 2.使用盘秤验证。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

袋盐重1千克,1袋砂糖重500克,两袋砂糖正好是1000克,即:1千克。 得出:1千克=1000克。

师小结: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

生答: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五、延伸拓展

师引导学生阅读材第103页“你知道吗”,理解斤和两的际意义。

六、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位,千克用㎏表示。

1000克=1千克

第2课时

解决问题

材第104页例3及相关内容。 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估估”的践活动,亲自感受感受估计物品质量的方法。 2.通过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思维能力。 学重难点

估时不能随便估,要根据生活际,展开思维进行估计。 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笑话。

师:小明的爷爷昨天收到小明写来的封信,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我们也来看看这封信好吗?

爷爷: 您好,

我已经9岁了,身材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3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得更多,和爸爸妈妈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小明

2015.5.8 师:爷爷为什么笑了?你能帮小明改改吗? 小组合作改改。

师:现在王奶奶也遇到了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做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呢?

二、探究体验

出示例3。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师:你发现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小组内讨论,想办法解决。 提示:动脑想想、估估。 1.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及结果。

生:苹果大小不样,要根据苹果大小来估计。

学生活动来称般大的苹果几个重1千克,几个重中等个的苹果重1千克。 2.班内评比交流,哪个组的方法多,方法好?

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选择优、合理的方法。 师生小结:估估时不能随便估,要根据生活际进行估计。

三、巩固练习

1.个桃子重200克,( )个桃子重1千克。 个5分硬币重1克,( )个5分硬币重10克。 2.估估30个鸡蛋重多少千克。 独立估估,然后在小组内说说。 指名汇报。

四、课堂检测

1.个苹果重150( )

个南瓜重4( )

个排球重450( )

个西瓜重5( ) 2.小小法官。

(1)个乒乓球约重三克。

) (2)小胖今年七岁约重三十克。

) (3)袋洗衣粉约重280千克。

) (4)包感冒冲剂约重10克。

)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 20÷4=5(千克)

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多少千克?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

20÷5=4(千克)

2、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

学内容:材第138页

1、2题,第141页

1、2题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 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 、5 、3 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 思维能力。

学重难点: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2 、5 、3 的倍数的特征。

学准备:相关习题

、基本练习

1、做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材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并集体交流

二、复习指导

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1题

引导学生完成,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学内容:材第138页

3、

4、5题,第141页

3、

4、5题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学重难点:

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相关习题

、基本练习

1、做材138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师订正

2、做材138页第4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并集体交流

3、做材138页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6、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第141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三、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学内容:材第139页6题,第141页

6、

7、8题

使学生进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活选择简便算法。 学重难点:

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活选择简便算法。

相关习题

、基本练习

材139页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2页第6题

引导学生完成,师订正

2、完成第142页第8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材第142页第7题

四、复习空间与图形

39、140页

7、

8、

42、143页

9、

10、

11、12题。 学目标:

使学生进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学重难点:

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相关习题

、基本练习

1、做材139页第7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2、做材139页第8题

引导学生完成,师订正

3、做材140页第9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并集体交流

4、做材140页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9、

10、12题

五、复习简单的统计

学内容:材第140页第11题,第1

13、题1

使学生进步理解众数的含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学重难点:

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相关习题

、基本练习

材140页第11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二、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材第144页第14题的问题。

( 1 )两个分店销售额高的是()

( 2 )分店从()月到()月销售额增长得快。

( 3 )二分店从()月到()月销售额增长得快。

3、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段时间的学习成果,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定是棒的!

表内除法

(共6题;共24分)

1.

(5分)用竖式计算。

31÷5=

17÷4=

50÷9=

66÷8=

2.

(2分)在算式“32÷4=8”中,“32”是(

)。

A

.

B

.

被除数

C

.

D

.

3.

(2分)与12÷4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

A

.

(12×2)÷(4×4)

B

.

(12÷2)÷(4÷2)

C

.

(12+2)÷(4+2)

D

.

(12-2)÷(12-2)

4.

(5分)红红要做42个剪纸画,至少需要几张彩纸?

5.

(5分)有52只

,每个鸟笼里装6只,至少需要多少个鸟笼?没装满的鸟笼里有几只

6.

(5分)在下图中画8个△,使每个圆圈里都有4个△。

二、第2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共5题;共30分)

7.

(5分)小明要把13本卡通书分给4个小朋友,算算每个小朋友平均可以分得几本?还剩几本?

8.

(10分)计算。

(1)40÷7

(2)47÷6

9.

(5分)辆车限乘客7人,现在有82人,至少需要多少辆车?

10.

(5分)现有643盆花摆进花坛,平均放进5个花坛中,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11.

(5分)班级图书馆有故事书115本、科技书200本,分给42个同学,平均每个同学分到多少本书?还剩下多少本?

三、第3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共5题;共21分)

12.

(4分)照样子,写写。

3250=(3000)+(200)+(50)+(9)

6250=_______+_______+_______

8090=_______+90

13.

(2分)个四位数,它的千位上是6,百位上是2,其它数位上是0,这个数是_______,读作_______。

14.

(5分)10个百是_______,10个千是_______。

万里有_______个千,千里有_______个百,_______个十

15.

(5分)个奶牛厂4月产奶500吨,5月份产奶是4月份的6倍,两个月*奶多少吨?

16.

(5分)找规律,画画,填填。

(i)

)(

(ii)2

5

8

11(

(iii)12

21

13

31

14

41

(iv)

(v)

四、第4课时

混合运算

(共4题;共29分)

17.

(5分)按运算顺序计算。

①63-27+15

②(89-35)÷9

③24÷(4×2)

④72÷(46-38)

⑤64-(35-7)

⑥15+6×7

18.

(1分)丽丽在计算“5+(

)×7”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后算乘法了,结果得数是63,正确的得数是_______

19.

(8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13-6_______8

16-8_______7

40+6_______36

87-7_______80

12-5_______6

15-6_______9

2+50_______53

63-3_______66

20.

(15分)判断改错。

(1)

(2)

(3)

五、第5课时

克和千克

(共6题;共19分)

21.

(3分)8.05千克=_______千克_______克

2小时15分=_______小时

22.

(4分)4.3米=_______分米

3600克=_______千克

75分=_______小时

0.2公顷=_______平方米.

23.

(2分)个鸡蛋约重50克,_______个鸡蛋约重500克,_______个鸡蛋约重1千克。

24.

(3分)下面的物品分别有多重?

两袋化肥重_______千克;

妈妈的体重是_______千克;

藕重_______克。

25.

(2分)填上“>”“<”或“=”.

千克_______500克

26.

(5分)磊磊在次参加数学竞赛时,遇到个很有意思的考号:这个考号是个七位数,百万位上的数字是

4,万位上的数宇是

9,任意相邻的三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

18,请你猜猜这个考号是多少?

六、第6课时

图形的运动()

(共5题;共34分)

27.

(5分)写出我们学过的轴对称的汉字,看谁写得多。

28.

(6分)移移,说说。

向_______平移_______格。

先向_______平移_______格,再向_______平移_______格。

29.

(8分)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_______时_______分

_______时_______分

_______时_______分

_______时_______分

30.

(5分)按要求操作。

把长方形向上平移2格,把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把平行四边形向左平移5格。

31.

(10分)看图回答

(1)图A是以OP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请把图A的另半画出来。

(2)把完整的图A向右平移9格。

七、第7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

(共2题;共8分)

32.

(4分)看图回答问题

2010年初前,我国西南地区发生重大旱灾,某小学学生利用零用钱向遭受旱灾的学校捐资.

(1)_______年级的捐资金额多,这个学校平均每个年级捐款是_______元.

(2)二年级捐资金额是四年级捐资金额的_______%.

(3)四年级捐资金额比五年级少_______%.

33.

(4分)看图回答问题

2010年初前,我国西南地区发生重大旱灾,某小学学生利用零用钱向遭受旱灾的学校捐资.

(1)_______年级的捐资金额多,这个学校平均每个年级捐款是_______元.

(2)二年级捐资金额是四年级捐资金额的_______%.

(3)四年级捐资金额比五年级少_______%.

参***

表内除法

(共6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第2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共5题;共30分)

7-1、

8-1、

8-2、

9-1、

10-1、

11-1、

三、第3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共5题;共21分)

12-1、

13-1、

14-1、

15-1、

16-1、

四、第4课时

混合运算

(共4题;共29分)

17-1、

18-1、

19-1、

20-1、

20-2、

20-3、

五、第5课时

克和千克

(共6题;共19分)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六、第6课时

图形的运动()

(共5题;共34分)

27-1、

28-1、

29-1、

30-1、

31-1、

31-2、

七、第7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

(共2题;共8分)

32-1、

32-2、

32-3、

33-1、

33-2、

33-3、

4、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

单位:荣和完小 授课人:刘志军 时间:

材中安排了4道题,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它是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复习过程中,对于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学难点进步理解数位顺序表。掌握计算法则和数的组成。 课前准备计数器、小棒、卡片。 学过程:

、揭示课题: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些数? 今天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数。 请小朋友拿出小棒来数数。 集体数:(先顺数,再倒数。)

1、从1数到100。

2、从100数到1。

3、从28数到36。

4、从47数到54。

5、从89数到96。

7、十个十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二个二个地数。 同桌互数,个出题个数。

二、引导学生完成课本

1、

2、

3、4各题。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检查校对。指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填?

第二、三题:出示记数器。问:你们还记得那位是个位那位是十位?个位上可珠子代表几?是为上可珠子代表几?

指名拨数:

36、

49、50、9

8、7

6、100、80、50。

分别说说每个数位上各是几:各是几个十和几个组成的?100是几个十组成的。 学生独立完成和第三题。 检查校对。

第四题、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用卡片逐组出示比较大小。

指名在卡片上填好大于好或小于号。再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三、小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四、完成练习十八第题至第四题。 第题先读立写再叫对。

第二题排好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排? 第三题写好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规律? 第四题开展竞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五题,让学生说说,然后再列式计算。

五、完成作业本有关作业。

第二课时

单位:荣和完小 授课人:刘志军 时间: 学目标

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学期学习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定的差异。材中虽然把这些内容集中安排复习,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对比练习,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对于计算方法,根据《标准》的精神,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学重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位数和整十数

学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位数和整十数 学过程

用卡片进行口算训练。 指名算。 开小火车算。

二、揭题: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呢?

三、指导完成总复习

5、

6、7题。

第五题:学生独立计算第5题。分组讨论。说说有几种计算方法,你是怎么想的?每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第六题:

学生各自独立计算。

讨论:说说是怎么算出来的? 第七题、出示投影片或图片。

创设情景: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公园里的花儿开了,蝴蝶和蜻蜓也飞来了,你们看,它们在花间舞蹈,玩的很高兴。你们知道来了多少只蜻蜓和蜜蜂吗?快来数数吧!(蝴蝶8只、蜻蜓16只、共有24只蝴蝶和蜻蜓) 出示应用题(1)、(2)。

1、读题。说说,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和什么问题?

2、列式计算。

3、读算式,说说每部分个表示什么?

3、小结。

像这样的图画,你看着它还能提什么问题?引导列出用加法算的题目。弄清这三道题目之间的关系。

四、完成练习十八6至14题。

第6题,先让学生说说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条见和问题各是什么?然后列式计算。

第7题,小组讨论: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各小组完成后交流。后在想想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8、9题先做后检查校对

11题要求算的又对又快。比赛,算好后校对。

12、

13、

14、让学生按小组跟着聪聪和明明起学习,并写出算式,然后指名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五、完成作业本上的有关作业。

第三课时

单位:荣和完小 授课人:刘志军 时间:

学目标 本学期在学习“元、角、分”时,主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材在复习时没有再安排动手操作的内容,只是让学生对已学的元、角、分关系进行复习,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正确即可。复习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估计时间的意识和习惯,即看钟面时,如果时说不出准确的时间,可以说说大概是几时几分。多进行这样的练习,对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是很有好处的。另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际多向学生渗透时间的观念。

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渗透时间的观念。

学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渗透时间的观念。 课前准备人民币具和钟面。 学过程

、元角分的认识

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摆,用物帮助学生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第八题。校对。

二、几时几分。

1、是师生出示钟面。 师拨生说。 生说生说。 生生互拨互说。 师说生拨。

学生独立看着钟面填写时间。 校对。

3、补充:我们已经认识了几时几分,整时、半时,那么,分针在12不到点或12超过点该怎么读呢? 复习大约几时。

老师拨学生说:大约8时、三时、5时等。 第五题先让学生说说,再指导列式计算

三、完成练习十八15题。第10题引导学生说说,再试着提出另外的问题进行计算。提的好的给于鼓励。

四、完成作业本上的作业。

第四课时

单位:荣和完小 授课人:刘志军 时间:

100页第10题是本学期所学有关位置的“上、下、左、右”等概念的综合复习。题目结合儿童的生活际,提供个楼房住家的情境,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出自己所住的位置,同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复习时,方面,要结合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时,要特别注意有关“左”、“右”相对性的问题。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创设有生活情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 学重点复习时,方面,要结合材图中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出每个学生住的位置,另方面,可以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难点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有关位置的词语描述整个画面的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小黑板上画有方格子,让学辨别上下左右。 小正方体若干。 学过程

、揭题。位置与图形。

1、出示小黑板。看图。图上的小格子,指名说说上下左右,把小格子当做座位,说说第几排第几个在哪里?老师说,学生找。学生说学生找。达到熟练,人人过关。

二、揭示100页总复习第十题。 引导学生看图。 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他们个住在几门几层? 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书上填填。 检查校对。

三、揭示总复习11题。

数。图上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各自数数,填填。

有困难的同学提出来问问,为什么这样填?

按小组拿出小正方体随意摆摆,说说,各有几个?你们摆的有几块挡住了?以后,还会弄错吗?

四、完成作业本有关作业。

第五课时

单位:荣和完小 授课人:刘志军 时间:

本学期统计的学目标之是使学生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第101页第12题结合儿童的生活际,设计了“星期日同学们喜欢做的事”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图找出所需数据,并根据数据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重点让学生根据图找出所需数据,并根据数据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难点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练习十八16题的放大图。总复习12题的放大图。 学过程

、揭题:

小朋友们,我们以前学过了统计知识,你们还记得吗?统计过那些东西?今天我们来复习统计知识。

二、出示12题。 指导看图。

同学们星期天做了哪些事? 各有多少人呢? 那些活动受欢迎? 那些活动人数少?

喜欢看电视的比喜欢看书的多几人呢?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讨论后完成书上的填空。

三、思考题。101页。

小猪出了个题目考考我们,看我们能不能算出来。 指导看图。

书上的小正方形的数目是怎么排列的? 1个、4个、9个,再后面应该几个呢? 学生各自填写交流讲评。

四指导完成练习十八16题。出示16题。引导看图:

1、读题,说说意思。

2、看懂右边的表格。

3、表格中列出了哪几种水果?

4、各自调查我们班的每位小朋友各爱吃那种水果?

5、把表格填好。

6、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7、说说爱吃那种水果的人

8、?爱吃那种水果的人少?

9、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总结: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很大,在我们的生活有很多事物需要作统计。例如统计天气,个月有几个晴天,有几个阴天,有几个雨天。又如我们学校每个年级各有多少人,也要作统计。我们回家后,自己去找些事物统计下,统计好后我们在班上交流好吗?

5、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

总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些灵活题,

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P

51、P

52、P6

1、P73的概念

2、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3)

学生说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比:

小数点( )是整数部分,( )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左边第二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

(2)小数部分大的计数单位是( )

(3)小数定比1小吗( )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 )个

(6)大于7小于8的位小数有( )个,二位小数有( )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

(8)0.4里有( )个十分之,有( )个百分之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

3、小数性质

(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1)0.6里面有( )个0.01 (2)0.61里面有( )个0.01

(3)3.61里面有( )个0.01 (4)0.061里面有( )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 ); 23/1000改写成小数( )

34/10000改写成小数( ); 3/1000改写成小数( )

0.25写成分数( ); 0.312写成分数( )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

4、小数点的移动

复习P61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

63.6 缩小为原数的1/10 缩小位原数的1/1000

把300缩小为原数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 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缩小100倍

(3)把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 )

总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意义、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二)

小数的性质和意义

(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讲评第六单元试卷

1、口算。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将分母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

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

二、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

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师: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练习: 2.37米=( )厘米 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吨 6.5吨=( )千克

1吨25千克=( )吨 52米4厘米=( )米

师提问:

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

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

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

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复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这个方法与以前学的名数的变化有什么联系?

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练习:345670000千米=( )亿千米≈( )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

师:想—想,求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

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三、 综合练习

课本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

2、3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 33´3+1 6´7+5

1、 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二、组织练习 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5´(200-100¸25)

=240´(100¸25)

=240´4

=960

5´(12-12¸12+12)

=5´(0+12)

=5´12

=60

说说运算顺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2、 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3、 师: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 24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小组活动讨论)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

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

178X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X12 514-389-111

87X201 125X88

66X99 28X3+28X5+2X28

25X47X40 98X27

23X37+27X37

3、应用题

A、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共要交多少钱?

(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点说说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综合练习:

课本P125-126

3、

4、

5、6P129-130

6、

7、

8、9

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二、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三、学过程:

活动:简单基础的题目

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四、综合练习:课本P127 8 P130-1

3110、

11、

12、13

总复习——三角形的练习卷

1、通过讲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更清楚。

2、熟练画出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分类,以及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来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

二、 复习过程:

概念: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2、练习讲评:

)在钉子板上画指定的三角形

注意:画的时候为了准确,需要画在钉子之间

(二)填空:

1、个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和( )个顶点

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 )、( )( |三类

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 )、( )

注意:基础概念题,主要是给学生对知识做个梳理

4、

5、

6、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计算角度,除了方法外,还要强调细心计算。

(三)判断:

1、

2、

3、

4、5都为概念的延伸题,要求学生要记忆

6、

7、8为多项选择,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公式、概念灵活做题

(四)画高:

注:重点也是难点,放慢速度,让学生用幻灯展示作业,大家来评评做对了没有。

学生说说画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用三角板画垂线,用虚线

2、要标上垂直符号

(五)计算

1、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

2、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个底角是25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3、在直角三角形中,个锐角是35度,另个锐角是多少度?

注意: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总复习——位置与方向

、 复习内容:位置与方向(练习卷)

、 复习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能够准确描述。

(3)能准确的量出物体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确画出路线图

二、 复习过程:

1、幻灯片显示方位图,并标有角度。让学生根据图说说各个地点距离学校的位置。

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看图说位置,并正确说明是在哪个方向偏几度。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1

2、复习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结合练习卷,做练习题2(注意:量角器的正确使用,并注意段线段表示际距离多少)

巩固练习:测测(练习卷

3、4题)

3、算平均距离、平均速度

学生说说方法,再做做练习4(2)

4、画路线图

注意:在描绘路线图的时候要注意确立坐标,并且坐标不止个,走到哪就要在那个地点确立目标,并且在每个坐标里要找对方向

幻灯显示:

例: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

1(2)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说

结合练习卷5

5、课堂小测

份小练习,巩固知识

1、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对现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1、说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是要注意什么?

3、练习:1991—2003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

点击查看更多一株紫丁香最新教案实录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ozhuguo.cn/articles/10429.html

← 返回首页